民以食为天,这句话在任何时代都是通用的,在古代社会显得尤为重要。三千多年前的吴城已经不再是茹毛饮血的时代。人们拥有多种加工食物的方法。烤当然是最简单直接的方法,但毕竟烧烤吃多了对身体不好,于是人们制作炊器来烹制食物。
三千多年前的商代还没有出现现在意义上的灶和锅,那时的人们做饭就是生一堆火,将炊器放置于火上加工食物。吴城遗址出土了种类丰富的炊器,有鬲、鼎、甗、甗形器、直腹罐、深腹罐、甑、釜。其中鬲、鼎、甗为三足器,甗形器、直腹罐、深腹罐、釜为圜底器(圜底即底部为球面),甑既有圜底又有平底。那么,这些炊器在烹饪食物时是怎么操作的呢?
首先看三足器,鬲、鼎、甗。三足器可以说是现在灶和锅的结合体,三足起到的作用相当于今天的灶。三足器的优点在于稳定性好,不容易侧翻,较为安全。
(吴城遗址出土陶鬲)
(吴城遗址出土陶鼎)
鼎和鬲的使用方法基本相同,将食物与水放置鼎或鬲中,在足下生火将食物煮熟即可。此方法烹煮出来的食物鲜香软糯,易食用。
(新干大洋洲出土青铜甗)
(甗中间的篦托(网络配图))
而甗的烹饪方法则有所不同,甗的结构分为上下两部分,中间有篦托隔开,下部盛放水,篦托上放置食物,烹饪时水蒸气通过篦托将食物蒸熟。此种方法更好的保存了食物的原汁原味和营养成分。
其次看甗形器、直腹罐、深腹罐、釜等圜底器。圜底器优点在于制作较三足器简单,成品率高。缺点在于稳定性不足。
(吴城遗址出土的甗形器)
(甗形器剖面图)
甗形器与甗结构上的唯一区别在于甗型器没有足,但烹饪方法与甗别无二致,将甗形器放置火中,底部加水,中间篦托上盛放食物,利用水蒸汽将食物蒸熟。
(吴城遗址出土深腹罐)
(吴城遗址出土的直腹罐)
(釜(网络配图))
直腹罐、深腹罐、釜(无完整器)除无足外,使用方法与鼎、鬲、甗相同,装入水和食物直接放置火中烹煮即可。
甑是一种不直接与火接触的炊器,它的使用要与其它炊器相结合,如放置于鬲或鼎上,在鬲或鼎中加水,水蒸气通过甑的小孔将食物蒸熟。其原理及使用方法与甗一致,但更为灵活,可与其它炊器相结合。
(甑)
(甑)
炊器的使用,改变了食物加工的方式,极大的提高了食品的卫生安全程度,对族群的繁衍生息起到了极大的作用。看到如此多种多样烹饪食物的器皿,不得不感叹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。
文/于先强
编辑/林下周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