阳春白日风花香 —— 吴城文化考古遗址公园

之前,樟博君常感慨“春日迟迟”,而这些天的潇潇春雨,恰似一番洗尽铅华,给了樟博君对“卉木萋萋、采蘩祁祁”的期待。岁在三月,阳和方起,正是看花采风的好时段。以往在此时节,樟博君最想去的地方是武汉大学,似锦嫣红盈媚眼,幽香淡淡逗蜂癫。但每年这时候的武汉大学樱花园里都是车水马龙,熙来攘往,慕名而来的“好花者”络绎不绝。以至于许多人抱怨“人多过于花”、“我在樱花园里看人海”……

所以,对于人群密集恐惧的樟博君,还是默默地选择去一处水清、木秀、花娇、寂静的游春园——吴城文化考古遗址公园。

吴城文化考古遗址公园位于樟树市吴城乡吴城村,依托于吴城商代遗址,是为营造一处以遗址为核心,集文化、教育、健身、休憩于一体的遗址文化公园。如今遗址公园内花开燕喃,草与水同色,春的气息浓厚。恰适寻一好天气,携家人或约一俩好友,漫步其中,看桃花灼灼,花下留影。

走在吴城,先进入的是吴城村,村里隐约可见的桃花,为这寂静的村庄平添了几分妖娆。虽不是十里桃源,可正是这“犹抱琵琶半遮面”、“ 墙里秋千墙外道。墙外行人,墙里佳人笑”的若隐若现的花境,却更让人想去追寻。

吴城村到遗址公园之间有一水库,当地雅称“玄女湖”,湖边长堤连接两地,也是作为进入公园的唯一通道。长堤前端建有一城墙式门楼,上由著名考古学家李伯谦先生题书“吴城商代都邑”。顶上立两尊铜人像,一人甲胄鲜明,象征着中原商文明; 一人粗麻遮掩,肩背弓箭,手举竹盾,象征着吴城土著文化;两人并肩瞭望远方,象征着中原文明与本地土著文明的融合而形成的吴城文化文明。信步长堤,看到波光粼粼,水天一色,湖心洲上油菜花灿灿,给这水与天之间增添了一点金黄。

长堤尽头,便是遗址公园,也就是吴城古城遗址本体。入眼是江西省吴城考古工作站的淡红色建筑,建筑围墙上张贴满了关于吴城遗址介绍的图文。

吴城遗址分布面积约4平方公里,其中遗址中心区土城内有61.3万平方米,是一座商代中晚期都邑古城。1973年为配合当地修建吴城水库进行考古调查时发现。该遗址自发现以来,先后经北京大学、中山大学、厦门大学与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、樟树市博物馆等有关部门进行了十次大规模的科学考古发掘,所发现的吴城商代城垣、祭祀广场、铸铜的灰坑以及刻有文字的出土器物都证明:吴城遗址是长江以南首次发现的大规模商代人类居住遗址,也是商代长江以南地区最早跨入文明门槛的代表性遗址,它的发现否定了考古学界“商文化不过江”的论断,改写了江南古代文明史,也改写了中国的历史。

随着考古工作站东侧小径下去,小径两旁的月季花也迎风招展,似乎在争着向游人诉说自己的艳丽。看过花,入眼的即是几栋青砖碧瓦的老式徽派民居建筑,如今已是人去楼空,给这春意盎然的土地上添加了几丝沧桑。再往前走,来到东北城门膫望台遗址展示区。瞭望台位于遗址东北段城垣上,中间阙口为都邑城门,现瞭望台四周设木质护栏,漆木楼梯作上下通道。站在木台上,向远看去,桃花随流水,好似溪水流霞,白墙红瓦炊烟起;近处看来,城垣古树参差,高台绿色阴阴见。好一番惬意风景。

继续随着小径往南深入,便来到整个遗址公园的中心区域——祭祀广场。根据考古资料描述,吴城商代祭祀场所主要由红土台地、道路、建筑基址、红土台座、柱洞群五大部分组成,并由道路把它们连接在一起,有机地构成了一个规模宏大、庄严肃穆的祭祀场所。现在目之所及的是原状复原所有遗迹的地面模拟展示。当然,走上祭祀广场,踏在用三四千年前的碎陶片铺成的观赏道路上,心情自然而然的开始肃穆,脑海中也想象着各种森森然的祭祀场景。不过,放眼看去,草木茵茵,莺飞燕语,惠风迎面,又给人一种阳和之感。

春漫吴城,姹紫千红。重回到长堤上,驻足聆听堤下垂钓者们的窃窃私语。这里的春,是粉的、白的、红的、绿的,也是愉悦的、享受的。可以把春天留下吗?摆弄着手里的相机,这里吴城的春,已经没有了辜负。

 

图来源:樟博君

撰文:林下周章